[水筆仔的由來] [歷史記載] [生態功能] [生長法寶]
 
     歷史記載
 

        依照文獻記載,事實上在十七世紀台灣就已經有水筆仔的記錄了。西元一六三二年西班牙人占領淡水後,派出探險隊,沿著淡水河深入台北平原進行調查,隨行的厄斯基貝神父,在其報告中提及,淡水港口附近的Senae社淡水河河口北岸一帶,出產甚多名叫MangOVe灌木紅樹林,淡水河的紅樹林現有的記錄是水筆仔,漢人四兩銀可以買這種樹皮一百斤,然後再運到中國販賣。 (關渡自然導遊、徐偉斌、玉山社) 
        一八六四年,在淡水英領事館任職的英國人俄德漢民曾在淡水、基隆一帶,採集了的七百多份植物標本,其中就包括了採自淡水的水筆仔,這些標本目前還存放在英國皇家植物園與大英博物館的植物標本館中。(關渡自然導遊、徐偉斌、玉山社)
        民國四十九年台北縣志地理志: 紅樹林本縣淡水鎮河口兩畔及基隆海岸,有茄苳樹枝純紅樹林。茄藤為常綠小喬木,莖之下部,處處落下氣根,藉以支持其莖葉。茄藤樹亦為胎生植物之一種,常於五、六月開花,果成熟後,並不脫落,即在母體上萌芽,其子葉下部作杵狀延伸,而形成胚軸,
此幼苗所需之養分,當然倚賴於母體,當其受到潮流或風力之強力沖擊時,即從母體脫落,插入泥中或在藉潮流流運往他處,然後發根出芽,漸次成長。紅樹林常生長於海濱乾滿潮線之泥土深處,滿潮時濃綠叢叢,點綴於水中,壯甚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