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特性

 
 

為了適應陸海交界處長期受潮水影響的鹽生環境,紅樹林發展出特殊的形態與構造或是生理適應機制,主要特性分述如下:
一、根部特性
        鬆軟含有大量有機腐土的泥灘地長期受到潮水反覆浸潤,處於缺氧狀態,造成紅樹林不易由其棲地土壤中獲得充足的氧氣。
為此紅樹林發展出特殊的根部構造,其根系分布廣而淺,有助於在鬆軟土壤固著;部分根露出於空氣中再植入地面,地上根表面具有皮孔以發揮呼吸與支持功能,地上根與地下根之間則藉由氣管交換氣體;若無支柱根或呼吸根,其主幹靠近地表處亦有皮孔可供呼吸。然若地上部(即支柱根、呼吸根或主幹基部)的皮孔密封,則紅樹林根部的氧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相對提高,將會對紅樹林產生傷害。故海水長期的氾濫、油污的滯留或是污泥的持續累積都會使紅樹林的皮孔堵塞進而造成死亡(周昌弘等,1987)。水筆仔除主幹部份具有皮孔外,氣根多由側枝下方發生,入地後即可形成支持根。自老樹幹基部附近所發生之地下根,常有向地面隆生而形成板根的現象(薛美莉,1995)。

 
 
水筆仔的支撐根 紅海欖的支持根
 
 

 二 、胎生現象
        胎生現象是紅樹科的顯著特徵。部份紅樹林植物的果實成熟後並不脫落,而是形成具有胚芽與根的胎生幼苗,繼續自母株直接吸收養分,待成熟後再掉落。由於胎生苗下重上輕,能借重力作用接近垂直下落,若順利插入軟泥中,側根即能很快地長出定著;若無法順利固著,胎生苗比重較小的特性亦能隨波逐流至適合的生育地生長,此即為紅樹林傳播與拓植生育地的方式。屬紅樹科的水筆仔即因其胎生苗之胚軸漸尖似筆而稱之。成熟的水筆仔胎生苗尖端成紅褐色,胚軸長約
20 25 公分,其內部具有富含空氣的間隙組織,使其比重較輕而在海上漂浮,又因胚軸粗厚且含有單寧質不易腐爛或受軟體動物侵襲,非常有利於水筆仔的傳播和繁衍。

 
 
紅海欖的胎生苗長約35公分 水筆仔的胎生苗
 
 

三、耐鹽性
       生理特殊的排鹽機制是紅樹林之所以能在含有高量鹽分的生長環境佔有競爭優勢地位的主要原因。台灣產紅樹林的葉片具有角皮層厚、環胞氣孔型下陷、富含單寧層及儲水組織等特徵,有助於忍受高鹽度的環境。
Scholander et al.1968)依排鹽機制的不同將紅樹林區分為拒鹽種(salt-excluding species)與泌鹽種(salt-secreting species)兩大類。但所有的紅樹林可能都具有此兩種排鹽機制與其他輔助方法,惟各種機制發揮的功能因種類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異(周昌弘等,1987)水筆仔屬於只讓鹽分進到根部,而僅極少量進入其他組織的拒鹽種紅樹林植物,並能運用主動運輸方式把多餘的鹽分自根部排出(Mitsch & Gosselink, 1993)。對紅樹林的生長而言,鹽分並非絕對必要,其耐鹽的特性可能只是用以與適合淡水生長的植物競爭時的利器(黃元勳,1983

 
 
海茄苳以葉背排鹽 水筆仔以黃色的落葉排鹽